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经、两经、三经、五经四个级别。
……
……
……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规定明经考试加试时务策,考官就当前时务提出策问,考生书面作答。
唐科举各项中,明经科取士最多。
但最荣耀尊贵的,却是进士科。
唐朝初期的进士科考试为“时务策”五条。
时务策涉及国家现实问题,使读书人从故纸堆中爬起来,面向社会,观察、思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
……
……
唐高宗调露二年(680年)为进士科加试帖经、杂文,进士科形成了杂文、帖经、策问三场考试制。(此杂文泛指诗、赋、箴、铭、表、赞之类,策试应试者的文学才华。)
唐代科举考试每年春天在京师长安的尚书省举行,简称“省试”。
唐前期,掌管科举由尚书省吏部负责。
……
……
……
玄宗开元年间,改由礼部负责,此后历朝相沿不变。
礼部下设贡院,考试、阅卷、放榜等均在贡院举行。
唐朝科举放榜通常在二月。
录取者谓之及第,或登科、登第、擢第等等。
第一名称为状元。
唐代科举的应试者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即官办学校的学生。
乡贡即各地人自学或在民间私塾学成,到县、州应试,经地方考试合格,再到京师应试。
乡贡每年十月随地方向京师进贡的粮税特产一起解赴朝廷,称为“发解”。
州县预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
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
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
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
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
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
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得到正式的官职。
……
……
……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
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
考试科目有远射、马射、步射、平射、筒射、马枪、摔跤、举重等。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
唐代制科科目多达一百多个,如“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等等。
应制科试者可以使平民,也可以使科举及第者,现任或罢任官员也可参加。
唐朝科举不分世庶,向全社会开放,的确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
第六十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