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贡士[gòngshì]:
贡士,是中国古代中央一级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
原指古诸侯推荐给天子的士。
唐、宋时,以州(府)、县科举考试(乡贡、乡举)中试者称乡贡士。
明代,贡士分两种情况:一为入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一为贡入国子监的生员。
清朝时,会试中试者统称贡士。
清制称会试考中者为贡士,再经殿试赐出身,乃为进士,但习惯上每于会试考中后即称进士。
中文名:贡士
概念:中央一级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
原指:古诸侯推荐给天子的士
清朝:会试中试者统称贡士
综述:清朝时,贡士是参加全国范围科举考试(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三月举行,所以也叫春闱。
参加考试的考生必须是举人,已仕未仕皆可。
主考官叫总裁,监考官叫知贡举,皆由一二品大员担任。
考试的地点在北京贡院。
会试的内容、规矩、阅卷方法等与乡试的大体相同。
四月十五张榜于礼部大堂前,此时正是杏花烂漫的时节,故此榜又叫杏榜。
考试的第一名叫会元。
沿革:唐朝
属于京师或州县学馆的士子叫“生徒”,每年由学馆选送一批参加尚书省的“省试”。
其他士子,要先经过县试和州试,合格者称为“乡贡”,再参加省试。
省试由礼部主持,省试合格称作“及第”。
但还不能做官,必须再经吏部考试,合格以后才能入仕。
贡士和进士的区别:
贡士:会试录取的人称之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在明清两代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时间在乡试次年,即丑、辰、未、戌年春季,故又称春闱。
因由礼部主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又称礼闱,考三场,每场三日,考试通过者成为贡士。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
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二甲赐:进士出身。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一、二、三甲通称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