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本来小说里面涉及到正史的人物记载的时候,我习惯会在章节末尾附上些说明解释,不过本章内容需要说的比较多,想了想还是转帖到作品相关这边吧,因为虽然与小说内容有些关联,更多的也是因为我自己对些相关人物的解读与想法。
首先《宋史·种世衡传》与其子古、谔、谊,孙朴、师道、师中的传记之中,的确有关于王舜臣“善射......舜臣前行曰:「此六、七骑必羌酋之尤桀黠者,今不先殪,吾军咸死於此矣。」乃宣言曰:「吾令最先行者眉间插花。」引弓一发,矢中其面。三发殒三人,余三、四反走,矢皆贯其背,而万骑汹惧不敢前......舜臣自申及酉,发矢千余,发无虚者。抵暮,军悉逾隘,舜臣血殷至肘矣”的记载。
可是王舜臣当时之所以会出现在当时受种朴统领的泾原军中,是因为当年做为兰州知府的他曾出兵斩获八九十老小首级,妄奏三千级,后被枢密院同呈送制勘所一就根究,因事发而将其熙河路兵马钤辖、崇仪使、成州刺史等差事尽皆罢免,除名勒停被贬为十将,留于泾原路治下军司效用。
虽然史料之中兵没有明言他是斩杀的那八九十个百姓是夏国治下的子民(即便如此也极不光彩),还真的是杀良冒功反而对宋国百姓麾下屠刀,此人无疑也并非是行事坦荡磊落之人,而以他本来的官职竟然被贬至军中还不及都头、副都头的十将,恐怕很有可能被他割下首级冒功劳去邀功的那些百姓阵真的就是宋国治下的同胞子民。
人性复杂,或许他的性情与事迹并不矛盾,不过本书之中关于史载中名将的收录已经够多了,何况如果不是同姓重名的情况下,这个王舜臣应该是凭借当时的壮举被封作通远军蕃兵部队的将官,随后又升迁至岳阳军节度使,并于宋徽宗宣和末年时致仕,甚至还活过了靖康之乱直到南宋绍兴十七年去世。无论是王舜臣还是何灌,这些一时以弓箭射术威震夏辽的将官,却并没有在金兵南下之际再度重现当年的雄风,毕竟史实人物有许多功过参半,也不能仅以演义、评书、小说的方式说他们是黑的便是黑的,说他们白的便是白的。
说有相关性的话,还是考虑到章节内容花荣当时与近万夏军骑兵对持的真实性吧,至于王舜臣这个人物里面只是通过别人的口述或者侧面描写,水浒与正史人物已经很多,也就不打算安排他这个已经准备致仕养老的人物出场了。
因为历史必须要尊重,小说里面出现的正史人物我也都会反复斟酌,只能通过我现在的笔力尽可能将那些人写得有血有肉,还是基于比较可信的史料记载,而并非通过其他一些演义或者衍生作品以讹传讹。虽然不少正史人物对于其它大神、作家、写手而言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可是咱们对于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各执一词的,比起通过别的作者笔下、或者一些衍生作品描写出来的历史人物套用到自己小说上面,就算多耗数倍甚至更多的精力,我也不愿那么做。
其实涉及到水浒的一些题材,个人感觉这事就挺严重的。
想说的基本就是这些了,这段时期时间与精力仍比较煎熬,不过依然会继续坚持,可能过了这几天调整下状态,三月初恢复到每日两更的更新状态。至于这个人物,我只是把我对于他的了解在此说明,至于大家如何去想,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