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淮水中游,有一座山,名唤涂山,山也不甚高,不过百丈,相传是上古时期禹王曾在此劈山导淮,治理水患。山上古木参天,松柏林立,远远望去,满山苍翠。这涂山曾是禹王妻族的发源地,山上还有禹王庙。也有说夏族的祖先就是涂山氏的,此地还有涂山氏的祖庙,至今香火不绝。
上古之时对祖先的香火祭祀是十分看重的,盖因早先人族身体孱弱,无力自保,才有伏羲传下神道巫祝之路,通过祭祀天、地、人神,以求得庇佑,故此在人族先民眼中,早先人族的兴盛,与天、地、人神的护佑是离不开的,所谓天地,指的是自然或者是自然之神,人神多半就是祖先神了。
古人认为,万物皆是天地所生,都有其灵性存在,如果把人类祖先一直往前追溯,多半也是自然神,或者是其他的生命形态,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创世神灵,既然是神灵后裔,人们都相信天神地祇必然是会护佑自己后裔的。
而且在很多人间的传说中,那些上古的圣贤皇者本身就是以神灵之身降世为人,只为造化育人而来的,而且还认为人道文明的传承与兴盛实是仰赖于上天垂顾和神灵庇佑,因此也就有了巫祝祭祀之道。人族可通过奉祀天地、尊崇先祖等种种手段凝聚信仰、强壮精神,并结合天地自然之力以成就神通法力。
而且古人相信人死后,躯壳虽然死亡,但魂魄却不但不会消失,反而还能够拥有生前无法拥有的神通法力。在这种认知下,慢慢的就形成了天子祭祀天地、诸侯祭祀山川、士大夫和平民百姓祭祀祖先的礼制。这种礼制传承到后世,慢慢的就演变成了逢年过节祭祖,以求先人在天之灵保佑后辈身体康健、升官发财的一种传统行为。
这涂山氏祖庙,也是传承久远,只不过历经沧海桑田之后,已经数次修缮,早已非一族一姓所有。这周边远近十里八乡常有人来祭拜上香,也不再是祭祀祖先,而多半是烧香还愿祈求子孙繁衍来的了。
在涂山西边山脚下不远,有处集镇,叫涂家集,集镇中各姓杂居,主要大姓有涂姓、李姓、周姓等,也算是一个大的市镇了。原本这涂家集只是一个村坊,以涂姓为主,后因战乱流离、世事变迁等原因,逐渐有外姓人迁入,涂姓人口如今已经只占小部分了。这涂家集靠着淮水,有码头水运之利,更兼山上的涂山庙经常有香客烧香还愿,这两宗便利让这涂家集逐渐兴盛起来,周边村坊都喜欢来这里赶集,很是热闹。
这一日正午,集市熙熙攘攘的热闹劲还没过去,集市的上北边的街市上就见一名汉子,肩上挑着货郎担,手中拿着个拨浪鼓,扁担上还挂着个褡裢,嘴里连喊着:“劳驾……借过……”吃力的挤过人群,往北边方向走去。
这会虽然是正午,但正逢赶集,集市上人来人往,仍旧很是热闹。离集市近些的大多都一早便来集市上或采买,中午还可归家吃饭。如是贩货做生意的,午间是不回家吃饭的,以免误了生意,这类人一般随身携带的有干粮,就着水葫芦里的水,囫囵吃了,待集市散了才走。
那挑着货郎担的汉子一身粗布短褐,肩上搭着一块白棉布长巾,混着汗水和尘土,已然是变了颜色,天热汗水出的多,正好时不时把来擦下额头上涔涔而下的汗水,偶尔头一抬,露出遮阳笠下一张显是常年走街穿巷晒的红彤彤的脸,看起来约莫四十多岁年纪。
那货郎双腿也甚是矫健,虽是挑着副货郎担子,可脚步并不慢,不多一会,便让他挤出了人群。离开集市不远就走到了街巷的尽头,尽头处有一条斜斜向下的青石台阶,沿着台阶走下去便满是细沙和鹅卵石的淮水河岸了,岸边有处渡头,一座木制长堤从淮水边的浅滩延伸出去,两边泊着几条船只,岸上还有一座草草搭成的凉亭。
那货郎惯走长路,是个腿脚麻利的人,不消一会便到了。只是这会日正当头,晒的人心慌,这码头也不甚大,人也不是很多,那货郎见码头甚是安静,船工们似乎也没有要放船的意思,正好左近有个凉亭子,这当头正有人坐在凉亭的石基上,背靠着亭柱歇息,便思量着去凉亭中歇歇脚,顺便打问下讯息。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