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自从笛卡尔皈依大明后,短短几个月内,也确实为大明搞出了一些小玩意儿。
可以说重金引入外来鲶鱼、提振科研竞争这步棋,效果还是立竿见影的。
其他东西见效还比较慢,而最能直接投入实战应用的,便是笛卡尔到紫金山天文台、气象台科考研究数月后,就帮着朱树人又提出了一款望远镜改良方案,提升了各方面一些性能,还帮助大明在望远镜的小型化改良方面,做出了一些调整。
机缘巧合之下,或许是得知大明随时有可能需要跟北方的游牧蛮夷再次开战、收复一些沦陷故土,军事压力比较大。加上笛卡尔偶然之间发现大明居然有欧洲都没有的先进线膛精确狙击枪。
然后笛卡尔就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把他改良的最新款小型化望远镜,进行了一些调整,弄出了世上第一款步枪瞄准镜。
笛卡尔还跟大明这边的同行,进行了一些弹道学研究方面的切磋。
这个时代西方的炮兵弹道学还很原始,至于火枪兵压根儿就不存在弹道学,也不存在实战瞄准前的枪械校准。
大明这边却已经有了早期的炮兵弹道学基础,让笛卡尔大为震撼。
震撼过后,笛卡尔利用他的数学天才,跟大明学者、工匠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想到了在瞄准镜上刻画测距线,算定根据不同的射距,需要抬高多少枪口炮口角度。
另外,双方互相启发之下,线膛步枪在上战场之前,应该如何预校准的问题,也整理出了一套操作规范,并且做了反复试验。
这些小改良,对于仍然在使用“武昌造”滑膛枪的绝大多数大明步枪兵,并没有什么帮助,滑膛枪兵还不算精确打击力量。
但是对于大明的炮兵、线膛枪狙击兵的战力提升,却是立竿见影的,当大明和伪清再次开战时,无疑又会增加一些胜算。
……
而且,笛卡尔和杨森塔斯曼,并不都是孤身来投大明的。笛卡尔在荷兰时,也算是顶流学者了,下面还有不少弟子学徒。杨森塔斯曼当地理探险家多年,也有一些得力骨干属下。
此番来投,他们都是带来了一個团队的,多多少少都掌握些配套技能,跟大明工匠学者们互通有无、切磋交流后,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短短几个月之内,大明科学院在宋应星的领导下,就把这项梳理工作好好落实了一下。
经过整理后,发现荷兰人的团队,至少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大明快速提高、补足短板。
首先就是造船技术。
倒不是说大明原本用的放大版的福船、沙船不好用。大明在造船的每个细分基础方面,比如水密隔舱之类,都还是很不错的。
福船和沙船也确实是最适合华夏近海航行所需的船型。
但也不得不承认,西方很多船型,在远洋探险贸易方面,如今确实有优势,荷兰人已经当了半个多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还是把原本的霸主西班牙压着打的那种,自有其积淀。
这次成建制拉拢了一批荷兰科技和造船、探险人才,至少丰富了大明的造船能力,解锁了很多新船型。
从此大明也能慢慢摸索如何造出“三层炮甲板盖伦战舰”、“马尼拉型远洋盖伦商船”。
而且,朱树人也对造船和航海事业很关心,期间多次去视察、点拨笛卡尔和杨森塔斯曼的团队。
他虽然不知道具体怎么造船,但他好歹知道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穿越前也玩过不知道多少代类似《大航海时代》的游戏了。所以对于“盖伦帆船淘汰后,历史上应该以何种船型更有优势”这种问题,朱树人当然是了如指掌的。
所以他在一个适当的时机,就提出了下述看法:
盖伦船相比于前代卡拉克/卡拉维尔船,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取消了高耸的船艏楼,压低了重心也减少了阻力,提高了适航性,增加了排水量利用率和有效载货量——但是,这种改进还是不够彻底。
因为盖伦船为了应对一定程度上的近战,防止接舷跳帮,以及在火枪射程内的对射战,依然保留了高大的艉楼。这东西对于重心、适航性、吨位利用率,还是有不利的。
此前不得不保留这个设计,无非是大炮的射程还不够远,交战时双方战船还是经常逼近到百步以内对射,甚至接舷跳帮。
有个高大的艉楼,至少能让火枪互射时,对方如同仰攻城池那样困难。接舷砍杀时更是难以从甲板冲杀上艉楼。
但是,如今火炮技术几年一改良,大明的冶金和铸炮科技,已经让笛卡尔看完实弹射击实验后,都胆寒不已。
就凭这种新大炮,未来近距离白刃战乃至火枪对射的可能性,已经无限趋近于零,所以累赘的艉楼也没必要存在了!可以尽量搞成平甲板!
于是乎,在荷兰人结合原本现成图纸,和朱树人点拨的新需求结合之下,他们就弄出了后世的18世纪风帆战列舰——设计水平大致也就相当于欧洲七年战争(1763)到拿破仑战争之间的水平(1812)。
毕竟朱树人铸的大炮都已经达到了18世纪末的科技含量,没道理他造的船却无法匹配!
有了风帆战列舰之后,远洋轻型舰艇也可以往18世纪的风帆护卫舰船型靠拢。最后只剩用于远洋探险和载重贸易的飞剪船,会稍微多费点事儿,
但朱树人估计给笛卡尔和塔斯曼团队五到十年,也能鼓捣出来的,反正这些都不用急,只是一步为了大明将来长治久安的闲棋,眼下打鞑子并不需要远洋海军。
甚至连福船水师都不用,只需要沈家自己的沙船水师,在黄海称王称霸就够了。
荷兰人的造船科技,等于是被朱树人直接连团队一锅端,消化吸收、再融合升级了。
……
除了造船之外,荷兰人带来的其他方面技术,也就一两项值得大明立竿见影借鉴。
一个是西式的交通道路基建施工方法,一个就是棱堡的升级版星堡的建造技术。
欧洲人在基建领域毕竟还是有点独到之处的。古代华人在修路方面,虽然有秦直道,但后来历朝历代的路桥工程,还是比较流于自然发展。西方虽然在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路桥技术也有所落后,但到了大航海时代后期,还是渐渐超越了放任自然发展的大明。
所以从欧洲人那儿学一点修桥造路的工程技术,中西合璧互相借鉴,也是有好处的,至于怎么盖房子,倒是没必要学太多,毕竟中西式建筑思路差异太大,只能是略微局部借鉴。
至于军事要塞类的建筑,荷兰毕竟是棱堡要塞的发源地,对于重炮普及后的新式攻守城战法,还是有一定研究的。
加上欧洲人刚刚打完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里在德法意奥的大地上,不知造了多少棱堡,又打了多少场高密度的围城战,所以攻守双方对于火炮攻城和火炮守城的对抗烈度,是在不断提升的。
相比之下,大明这儿只能靠朱树人一个人的先知先觉,虽然也造出了一些棱堡化改造的城池、要塞。
但因为敌人攻坚能力太弱,对面的伪清、李自成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自从崇祯十五年开始,至今的八年里,虽然大明方面还有多座省治级别的坚城被攻破,但没有一座是朱树人麾下的部队直接镇守的。失守的那些都是其他人统帅的旧明军的锅,是他们太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