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林静静方案里分析的这个价格,显然是漫天要价的,先把对方的预期利益算一下。顾辙也没指望对方直接认了,肯定会坐地还钱。
史总也没让他失望,他们的人立刻针锋相对提出了几个压价的点:
“不可能这么算。新技术引入后,必然导致技术扩散、所有同行都不得不降价。哪怕眼镜行业依然暴利,利润也不是生产厂家的,而是门店和销售环节占大头。
除非是你们承诺只给我们一家买断,还要担保你的技术能长期保持先进、未来十年甚至更久都不会被其他人模仿、超越、研发更好的材料绕过。”
生产技术进步之后,产品肯定是要降价的,不可能还按原价卖。成本降低到30%,出厂价可能也就剩70%80%了。消费者或许好骗,但经销商可不好骗。
然后,海昌方面还提出,顾辙给的“从节约成本中抽30%”的比例,他们也不接受,类似行业最多只有抽20%的——人家法国佬的lng船(液化天然气船)技术供应商,也只问全球所有造船厂收造价的5%为技术服务费。
同时,海昌方面还指出:顾辙的专利套餐里面,似乎还没包括那种材料的大规模工厂化量产工艺,这些工艺层面的技术,还需要海昌引进之后自行优化磨合。
所以将来就算新技术大规模投产,顾辙的研发贡献最多也就占大头,但海昌方面也会有大约一到三成的贡献。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暂时的结果就是,海昌方面最多只接受150万一年的授权费,而且要是独家授权,不能再授权给其他各方。
海昌方面还反复强调,根据他们的调查,顾辙研发这项技术的总成本并不高,最多也就6080万人民币的开支而已。
240万砍到150万,顾辙心里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对方最后的说辞,让他很不乐意,他也不卑不亢地怼了一句,让对方尊重他的脑力:
“史总,我的研发成本就不用提了。这关你们什么事,我就是拍脑门灵光一闪无本生意发明出来的,只要它能创造那么多价值,那它就值这个价。
当然,150万一年,也不是不能商量,你们要独占授权的话,那就按照20年的专利保护期,一次性买断好了,我也不多要,150乘20是3000万,我再打个大点的折扣,只要你们2000万,就什么都卖给你们,然后立刻从隐形眼镜行业抽身,绝不给你们添堵。
以后也保证不在类似赛道研发其他技术卖给你们的竞争对手,或者约定如果我再有研发成果,继续优先优惠卖给贵公司。”
可惜,顾辙这种卖法,对方显然不可能同意。
史总终于暴露出了他的本性:“哪有一次性卖20年授权的,我们也不能确信你能领先多久,这一行业技术日新月异,说不定过几年就有更好的技术出现了我们最多先买两三年。”
听了这话,顾辙已经心下雪亮,林静静和徐嵩也是暗叹顾哥猜得准:
对方对于每年授权费单价的还价,还是可以接受的。真正的杀手锏,果然在于“根本没打算长期给授权费”,就想稍微给几年钱,然后用别的办法把顾辙的专利绕过去。
如果真按照150万一年的单价,只买三到四年的话,那顾辙才收到300万到450万——
相比于他60万的研发成本(包括一台20几万的二手隐形眼镜离心机,还没折旧完呢,但也要算到成本你),按说也有五到八倍的利益了。
但顾辙作为重生者,还投入了研发脑力,仅仅赚研发成本七八倍的钱,显然是不会满足的。
想不给够钱就绕过他的人,他肯定要让对方付出代价。
顾辙听完这番还价说辞后,不由被气笑了。好在他很有涵养,别人也听不出他笑中蕴含的真意。
史总脸色微微一变,沉稳地说:“顾总,有提议可以摊开来讲,这有什么可笑的么?”
顾辙摆摆手:“我没笑你们,只是你们今天的表现,让我联想到了跟阿三做外贸,他们最喜欢先给你画个大饼,告诉你有十万件的天量大单,让按这个量报价。
报完就石沉大海,过好久后告诉你‘先打样做个几百件看看货,要是行的话马上真要十万件’。然后就凭零售的数量、拿到了批发的单价。
你们今天的做派,真是跟阿三一样没品,先跟我按独占长约侃每年单价,侃完之后又只要两三年,真是好算计。”
史总也无耻地笑了:“毕竟你这个行业里,也是刚刚冒出来的,你这个技术,说不定只是偶然所得,谁能保证以后能领先多久?我们这也是正常操作。”
顾辙:“那你要这么说,我转头就去依视路了,反正他们也在魔都——我先来找你们,已经很有诚意了。”
史总:“不管你去不去依视路,我们都不能保证我们用了你的新技术后,依视路能不能因为你的启发、自研出似是而非的技术。”
顾辙:“所以,你们只买两三年,是算准了我只有两年的保密期?我还能行使补正的国内优先权。国际上相比国内也有一年的优先权,而且外国专利局也都是实审前不公开的。
只要我法务操作得当,说了你们是排他掌握原理,就绝对排他。你们要是只买两年,那我也懒得保密原理了,18个月一到,我立刻主动申请进入实质审查。到时候依视路也能提前18到30个月知道我的原理。
反正他们有本事就‘受我启发、另研别的’,没本事就等你们这边两年期满后,我再卖他们一遍,反正我赚到的总金额绝对不会比今天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