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二章、农村收荒
勉强读完初中后,朱世寿再也不愿意读书了。 朱根福没有办法,也只好让他回到了家里。在农村,只要是读书毕业后回家的娃娃,特别是男娃娃,不论大小,都会作为一名劳动力参加生产队的劳动。
也许是朱世寿天生就不是在农村里呆的料。回到农村后,开始几天到生产队去出工,天天和大人们一起,还觉得有趣。由于他还不到十六岁,生产队还不能把他完全当一个成年劳力使用,因此,生产队长在安排活路是时,就把他安排到妇女组,做一些比较轻巧的活。常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几十个女人凑在一起,就更是热闹,张家长李家短的,什么话都有。对于这些妇女们说的话,有的朱世寿听得懂,有的就听不懂。但因为他刚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就有妇女和朱世寿开玩笑,结果是常常把朱世寿弄得脸红筋胀。一来二去,朱世寿就一点都不愿意和这些妇女们在一起。他自己主动大着胆子去找了几次生产队长,生产队长觉得他还小,仍然要他和这些妇女们一起劳动。为此,朱世寿的心里很是气愤,但又无可耐何。整天没精打采的,总觉得心里发慌,如果是农闲或者下雨不出工,在家里呆着,他又觉得无聊至极,因此,整天价地象是掉了什么东西似的,神不守舍。初二时几次从镇上买菜到县城去卖并且赚了钱的经历,在朱世寿头脑中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回到家后,他就曾想继续搞这种蔬菜倒卖,但在公社、大队和生产队随时随地传来的打击所谓的“投机倒把”和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宣传,以及时不时召开的批斗会,使得尽管不安心在农村里务农的朱世寿,也不得不把这方面的心稍稍收敛一下。
在老老实实地在生产队劳动了一段时间后,有着经商天赋的朱世寿突然发现了农村里存在的另外的商机:在村子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不少用不着又舍不得扔的废旧物品无法处理,不是到处堆放就是随便乱扔,任其自然腐烂。而这些对于张家来说是废弃不用的废弃物品,对于李家来讲可能正特别需要。同时,朱世寿也想起自己在镇上读书时,因为到处跑,也晓得镇上有一个废品收购站。只不过当时完全没有去想这方面的问题,也就不知道废品收购站收购些什么废品,从哪里去收购这些户口。为此,朱世寿又专门到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去了解了一些情况,知道如果自己能够把农村里的一些废品收购起来,只要是他们收购范围内的,都可发收购。由此,朱世寿发现了商机,想到既然镇上的废品收购站都可以收,那么就不会不允许他个人去收购。
之后,朱世寿又专门到公社去找有关打击投机倒把的宣传资料看,都没有说不准收破烂。
于是他筹集了几块钱开始到各个村子里去收购这些被家家户户视为破烂的废旧物品,收起来后又想办法把这些废旧物品转卖出去。当然,因为钱少,朱世寿在开始收购废品时做得并不容易,相反还应了那句“万事开头难”的俗语,一方面不知道这些废旧物品到底值多少钱,另一方面也不知道哪些东西能够转卖出去。当然,也有人不卖给他,一方面是觉得舍不得,另一方面是弄不清楚朱世寿要把这些不要的废品收去做啥,还有人认为他精神上有问题。在家里,朱世寿的父亲和哥哥姐姐们也都反对他去收荒。不知是朱世寿骨子里生就了一种逆反心理嘛还是他天生就是经商做生意的料,不管别人怎么看,也不管家里人怎么反对,他始终顶着压力,乐此不倦。在朱世寿坚持做了一段时间后,家里人也就慢慢习惯了他去收荒的事,想着他做这些事也没有影响家里面什么,慢慢地一家人也就默认了。而其他人也慢慢地觉得那些不用的东西放在那里也没有用,有人能够出点钱把它买去,也正好,多少还可以换一点钱。在农村,挣钱是很不容易的,哪怕就是一两分钱,也难。用有些农村人的话说:“一两分钱,能够买一两盐巴了。”因此,慢慢地生产也就正常了。朱世寿的生意也慢慢地好起来。
对于收购回来的那些废品,朱世寿并不是简单地堆在一起,而是都会分类清理得巴巴实实。镇上的废品收购站能够收购的,朱世寿就清理好送到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去变卖;废品收购站不收购的东西,他就暂时存放在那里,有谁需要时再卖出去。当然,这样下来就垫了一些钱在里面。本来家里钱就不多,还积压不少钱在一些可能是完全用不着的废品上,他父亲朱根福就很是不满,认为他这是在败家。倒是朱世寿的妈李翠菊理解他,不时给他鼓劲,还时不时悄悄把攒下来的一些钱拿点给他。大姐朱秀珍刚开始时也反对,但后来见朱世寿乐此不倦,并且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意见也不一,她就站在了她妈妈这一边,尽管没有象她妈妈那样明确地支持朱世寿,但也不再明确反对。几个弟妹尽管也不理解,但也认真去没有想过朱世寿这样做会给家里带来什么影响,只是觉得二哥收回来的有些东西稀奇古怪的,很好玩。两个弟弟还经常帮他清理收购回来的那些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