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民解放军采取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方针,浴血奋战,经历了钳马打胡、钳胡打马、消灭残敌三个大的阶段阶段,终于解放了整个大西北,再次验证了“起于东南,成于西北”的命题。
西北解放战争将从哪里开始呢?且看下文。
亮点欣赏马步芳在青藏战争中折冲樽俎
胡宗南驻军西北,掌握局势后,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企图向西北各省渗透,逐步控制整个西北。19年1月,胡宗南打着与马步芳共商西北大计的旗号,派他的副师长彭进之赴青海西宁,提出重新进行军事部署。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马步芳觉察到蒋介石的意图,十分不安。此好此时,青藏战争爆发,玉树危急。玉树一旦落入西藏亲英势力手中,不但威胁青海与四川两省的安全,也威胁到整个西北的安全,事关国家领土与主权。在多种矛盾交织的情况下,必有一种矛盾起主要的、支配的作用,这叫主要矛盾,其他的矛盾叫次要矛盾。马步芳从大局出发,把领土主权放在首要位置。马步芳赶紧向国民党中央告急,请求中央派军支援。胡宗南军队根本适应不了青海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之运输、补给都十分困难,无法支援青海。蒋介石与胡宗南都认识到,确保西北乃至西南的安全,离不开马步芳。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和胡宗南都暂时放弃了中央军入青的计划,转而全力支持马步芳。在蒋介石和胡宗南的支持下,马步芳精心组织,果断出击,行动迅速,打退了藏军的进攻,维护了西北的安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马步芳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从而带动了次要矛盾的解决,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一是打击和削弱了西藏分裂主义势力,确保了西北和西南的安全,显示了中央政府在维护领土上的决心与能力,对英帝国主义及其庇护下的西藏分裂势力产生了震慑作用,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二是扩大了马步芳及其马家军的影响,提升了其地位及声望,使国民党中央政府在西北更加倚重马步芳及其马家军,强化了青海与国民党中央政府的联系;三是挫败了胡宗南向青海扩张的企图,巩固了马氏家族在青海的统治。
你来探究
《孙子兵法·地形》中说:“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这段文字阐述了地形与作战的关系,启示战役战斗的指挥员要善于利用地形。军事学有想定作业。我们也来一次“想定”吧。假定甲方跨区对乙方展开大兵团作战,可能遇到的困难是:第一、对乙方的地形不熟悉,甲方远离自己的后方,后勤装备保障面临很大难度;第二、对乙方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宗教信仰等情况不熟悉;第三、由于受长期舆论宣传的影响,乙方军民对甲方怀有较深的仇视、排斥心理;第四、乙方有一定的军事实力,负隅顽抗;第五、外部势力强行介入,破坏甲方的军事行动。依照《孙子兵法》关于地形与作战的思想,如果你是甲方的军事指挥员,你如何进行战役指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