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众的工作,在时间上安排的较为仓促,如果要在交通不便的乡下建造房屋,等到大家人到了,房屋也建不了几座。
因此陛下才决定把大家安置在葛沽,这里原本就有海防营的屋舍,只要稍稍加以修缮,就能安顿下数千人。且地处海河边,运输建材也相当方便。
这样大家一下船就能入住了,我在这里可有向大家保证,今天晚上大家就能住进房子离去,不用露宿荒野。”
张世博的话语终于打消了,这些民众心里的一些焦虑。他们虽然很高兴能够从东江镇返回大陆,但是心里也存在着对未来生活的隐忧。
现在一个横在他们眼下最要紧的问题,上岸后住在那里,就这么轻描淡写的被解决了,也算是解去了当下的麻烦。
“但是,就算是这里能解决住的问题,我们今后不种田的话,要靠什么吃饭呢?”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有些吞吞吐吐的向张世博抱怨道。
另一名老人突然张口说道:“这里靠近海边,要是张百户能给我弄一条小船的话,我倒是可以下海打鱼去。”
随着这名老人开始,一些人都开始想着让张世博给他们准备些工具,好让他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
张世博打断了他们的讨论,然后赶紧说道:“诸位有自力更生的想法这很好,不过陛下并不是把各位丢在这里就不管了。
陛下的意思是,葛沽上接运河,下承渤海,正是海河交汇之所在,也是交通便利的要道。
如果在这里修建几个工厂,不仅能够吸纳东江迁移来的民众,还能通过低廉的水运降低生产成本。这样,虽然各位没有田地可以耕种,但是也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那么陛下开的工厂要制造什么呢?我们会的东西可不多啊。”
张世博回答道:“制作军中的衣服和鞋袜,以往军士的衣服都是发下布匹和棉花,然后自己制作。
陛下认为这样非常不妥,应当发放成衣,才能避免部分不会制衣服的军士也能穿上新装。
而且天津位于海边,一向有鱼盐之利,陛下还打算在此处建立一座食品加工厂,利用海边晒制的盐和渔民打上来的海产品,制作便于储存的食物…”
在张世博耐心的解释下,这些东江移民终于解开了心头不安的情绪。而当他们走进为他们准备好的房屋内,看到一个装满了粟米的陶缸放在屋角时,这些东江移民们顿时找到了家的感觉。
原本葛沽的海防营营地能够住下3000多人,但是因为年久失修,修复后能住人的房间也就2000人左右。
为了能够安排后续的移民,张世博精打细算的只拿出了一半的房间。基本上一个家庭分得两间房子,两家共用一个厨房,而一个院子住了4-5家人,厕所、洗浴间共用。
给这些东江移民分配了房间之后,张世博便开始建立移民中的基层组织。每个院设一名院长,主要是负责院内和院门口的公共区域的卫生工作,并传达移民管理的一些公共政策。
此外院长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协助他派出的书记员,登记这些移民在辽东的原籍和过往经历,还有他们的文化程度、工作技能等。
然后是每五个院设一干事,每十个干事设一总干事,而这些总干事就是协助他治理移民营地的助手。
虽然这种组织形态看起来还很粗糙,但是却让张世博能够把他的权力影响到每个人身上去,而为每个移民设立的档案,更是让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了解了这些移民的过往。
而用这些辽东人推选出来的人员去管理这些辽东移民,也让他的命令可以畅通无阻的执行了下去。
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海防营营地内的辽东移民就适应了新环境,真正的安定了下来。而海防营也成为了海澄庄。
原本一些朝廷官员担心的事情,在海澄庄都没有出现。于是这种在崇祯建议下设立的,城市街道基层管理办法,开始在各移民点及北京、天津等城市推广开了。
在海澄庄安置的辽东移民,除了那些残缺不全的家庭之外,还有80多名14岁以下的孤儿。在物资不充沛的东江镇,失去了父母、亲族照顾的孤儿,如果不是马上被人收养,很快就会在某个角落默默的消失。
是以这次在东江镇,收容到的孤儿数量非常少,且这些孤儿中还大多以女性为主。在东江镇男子只要过了16就能上阵,不少军官喜欢收养一些半大的男童作为养子,只要长大了就是对自己最为忠心的亲卫。而未成年的女性,在东江镇显然只是一个包裹而已。
张世博对这些孤儿也有些束手无策,最终还是打了一个报告上去。几日之后,这些孤儿就被接去了京城,被皇后殿下收养了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