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京城东北的温榆河发源于昌平区军都山麓,由山间上百股泉水汇合而成,上游还有东沙河、北沙河、南沙河3条较大的支流,中间还有数条小河流入,到通州区北关汇入北运河,河流全长近百里。
温榆河中游通称沙河,自昌平流入顺义县西南境,俗称西河,东南流经顺义境内的天柱村。南北沙河水量充沛,是两岸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
隆庆六年,朝廷派军士3000人,疏通了南沙河至通州渡口的140里河道。提高了温榆河的航运能力,昌平驻军及守陵、建陵军民的口粮,便可以由江南经北运河直抵昌平境内。
万历年间,朝廷又将小清河引入南沙河,南沙河便成为了京北重要的水路运输要道。
而今年,朝廷启动了对海河水系的治理工程,温榆河和北运河都开始了清淤修堤的工作。
作为京北的重要水道,温榆河平时管理的还算不错,因此整修河道的工作并不繁重。
但是为了控制注入海河的水量,和保证旱季的用水问题。治水指挥部,决定在河上游山区内修建6座中小型水库,以蓄积水源,作为防洪水利工程。
此外沿河筑堤,并建闸4座,作为浇灌两岸的水利工程。预计工程在2年内完工,沿河两岸的水浇地将会从数千亩增加到10余万亩。
孙伯阳站在沙河的河堤上,向着眼下的河道内看去。一个月前还碧波荡漾的这段近5里长的沙河,在上游水流被分流后,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烂泥塘。
近万名河工正全力挖掘着河底的淤泥,并扩充着河道宽度。准备趁着5、6月的枯水期,把这段河道抢修出来。
这些河工主要还是从附近村子里抽调出来的农夫,以往需要在监工和官吏以武力作为威胁,才能干出一些活计来的河工,现在看上去却充满了自觉。
他们兴高采烈,哼唱着当地的小调,卖力的挖掘着河泥,卖力的搬运着一筐筐大块的河泥。似乎全然完全忘记了,这是从前他们最深恶痛绝的河工徭役。
而在河道工地上干活的,不止是这些被征发来的男性河工,在河堤上不少河工的家属也被组织了起来,烧水做饭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挖掘上来的河泥,会装载在驴车上,按照次序运往出工的村子,作为肥田的基料。
“真像是一群蚂蚁啊。”站在柳树下的孙伯阳,看着在河堤上上下下的人流,和那些运走淤泥的车辆,脑子里不由闪过了这么一个念头。
眼前的景象是他一生中从没有看到过的,没有胥吏和军队的从旁监督,只有各个村子推举出的主事者,在几名工部官员的指挥下,协调着这么多人自觉的去干一件事。
这些百姓身上所爆发出来的积极乐观的劳动精神,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让孙伯阳每每看到都觉得心潮澎拜。
像这样的工地在温榆河上下还有近20余处,而这里是最大的一处。
孙伯阳总想要为这个场面写点什么,但是每每到了情感喷薄欲出的时候,他却始终无法用诗文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个时候他才觉得皇帝当初对于自己的批评有多么正确。
叹了一口气,孙伯阳转身向着堤后的一处棚屋走了过去。在国子监诸生被皇帝训斥后,没过几日国子监的人员就被拉到了营州卫,协助土地清丈工作。
之后又发生了许多事,当事情全部安定下来之后,他们这些国子监便获得了两个选择,一个是返回燕京大学接受新式教育,一个是接受朝廷的委派,组建顺义的各公立学校,满3年后获得参与进士考试的资格。
孙伯阳不想回燕京大学再被人孤立,且在顺义的这些日子,他有些喜欢上了乡间平静的生活,于是就选择了后者。
温榆河河道整治工程开工之后,作为靠近河道天柱村小学的校长,他也算是当地最有文化的人了。
河道整治工程规模宏大,因此被分成了一段段的河道工程,而工部手中的项目实在太多,书写计算的人手大量不足,因此孙伯阳也就拉到了天柱村这段河道工程的项目部,负责一些书写计算的工作。
孙伯阳虽然在国子监内以八股文出色著称,但事实上他在算术方面也很精通。因为他家中就开着一家小典当行,他尚未读书就先学会了打算盘。
只不过为了不被同监的同学所鄙视,他一直隐瞒着自己的家庭而已。
来到这个项目没几天,孙伯阳就立刻脱颖而出了。其他几个村子派出的人员,在计算方面实在是一窍不通。
孙伯阳很快成了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