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募兵令和求贤令的榜文很快就贴了出去,起初是咸阳城各大城门,随即是咸阳周边的十几座城池,再然后是整个雍州、周边的各个势力和山东各国。\\Www.Qb5、coM
招贤的文章还真是一大抄,旁的不说,秦孝公、秦始皇时都有张贴求贤招贤的榜文,曹操也搞过不少这种文章,募兵更是历朝历代都少不了的,所以,嬴战和于禁一合计,两篇足以流传万古的文章就从雍州流传了出去。
虽然嬴征讲过过犹不及,可那是他不了解不拘一格降人才,而嬴战和于禁却知道,所以,两人虽然没有搞得特别高调,却也绝对不低调。
随着近日来的诸多事件,嬴征的威望如日中天,是以,募兵榜文受到了雍州士族百姓的响应。虽然榜文上明确要求非炼体六层以上不录,可是依然有很多不达标准的人往咸阳赶去。
“别看我才炼体四层,说不定我赶到咸阳的时候就正好突破了呢。”
“就是,说不定我运气好,捡到什么天材地宝呢。”
“就算不能进长公子麾下效力,能见一见长公子面容也值得啊!”
…………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无论他们怀着什么样的心思,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长公子效力。哪怕是去当一个伙头兵也值得。
就连嬴战也在心中暗道,于禁这个门槛设置的是不是有点高了,毕竟长清宫招收记名弟子也仅仅是炼体五层罢了。只不过嬴征已经把军务放给了于禁,嬴战倒也不好再说什么。不过想到长清宫,嬴战倒是灵机一动。
和雍州境内侧重的募兵不同,面对山东各国,主要是招贤为主。
无论士农工商,但凡有一技之长,皆可入雍州谋职,雍州绝不吝官啬爵。
这份求贤令放到后世,比如于禁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就算不上什么新鲜东西了,可是在现在,却无比新颖,是众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治国掌军,不外乎文武之道。
武道源远流长,门派众多,不好一一划分。而文却一家独大,那就是提出以礼仪教化天下的儒教。
人类的祖先茹毛饮血,和野兽类同。可是人类中的先贤定下了伦理、道德,立出了婚丧嫁娶的制度,更是发明文字,教化人类,使得人类一步步走上文明。
几百年前,有一位圣人归纳总结前代圣人思想,演化为治国之道,创立儒教,这位圣人被称为“至圣”。随后,儒教又有一个圣人,将儒教发扬光大,将儒教的治国理念深入各国,使得儒教一家独大,天下皆以礼治国。而儒教圣地“稷下学宫”所在的大齐国更是天下第一强国,其他各国军政之道都向大齐效仿,借鉴。而这位圣人也被称为“亚圣”。
当今天下,若说安邦定国的王佐之才,皆是指儒教人才。可出奇的是,雍州所颁发的求贤令中并没有着重提及儒教。
一来,嬴战又自知之明,以那些儒教人才的眼界和心气,绝不会正眼看雍州一下,他们宁愿在大齐做县令郡守,也不会屈尊来雍州为官。二来,倒是嬴战看不上儒教的种种学说。
这个所谓的儒教和前世的儒家思想一般无二,而前世今生的经验都让嬴战明白,儒教的治国理念不一定能富国安邦,但一定会亡国灭种。只是这种千年历史得出的结论无法向外人诉说。所以,求贤令中着重招揽的,是儒教之外的学说和流派。
这些学说虽然无法占据主流,可毕竟存在,也不乏人才。只不过在儒教盛行的今天,这些学派并不受各国重用,甚至还受到种种排挤和打压,只能退居乡野。
远的不说,雍州境内的灵言宗就是一个。
灵言宗重“灵、言”,门派的修行之道是将天地至理凝于文字,将威能寄予灵言,于治国之道也是致力于将种种宏愿托于法则,凝缩成文字,使得举国上下皆以法为准绳,以吏为师,以法治国。
灵言宗对于儒教的礼仪教化嗤之以鼻,只因为当初灵言宗前辈与儒教两位圣人论道时,“法”的理论被讥讽为妾妇之道,自此,灵言宗深以为耻,与儒教势不两立。
除此之外还有墨家。
儒教提倡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也是因为这个,嬴征才能以嫡长子的身份稳压嬴天下。可是墨家却主张“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而儒教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墨家就尖锐的反对,提出“非攻”的主张,更是分派门中子弟前往各处交战国,协助弱国抗击强国的入侵,阻挠儒教的“大一统”宏愿。
无论儒墨两家,都是文武兼修的门派,两家斗了百年,结果是墨家山门被灭,门人弟子多被追杀通缉,该流派不得不转入市井乡野之中,秘密结社传播。而儒教的山门稷下学宫却成了全天下第一的门派,儒教的思想也成了最主流的治国方略。只不过由于墨家的据死相抗,儒教的“大一统”宏愿终究没能达成,反而是如今的诸强林立,不敢擅起刀兵。
像灵言宗和墨家这样的学派还有许多,只不过这些学派无法像儒教那样左右大国政坛,只能隐居山野。而现在,雍州向全天下发出求贤令,全篇未提及一个儒字,而是明里暗里向那些门派的传人子弟发出邀请。
嬴战和于禁并不知道,他们这么做无异于掌掴儒教脸面,而嬴征发觉到二人过激的举动时,榜文都已经传遍天下了,追也追不回来了。
儒教地位最高的是至圣和亚圣,可这两人平日里都在隐修,是以儒教中权力最大的就是稷下学宫中的祭酒。
这位祭酒大人听到门下弟子的传报,并没有说些什么,读过那篇文辞飞扬的求贤令之后,更是赞赏的笑着说:“不毛之地的夷狄之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