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至于说浪费这一会儿时间,二后生倒觉得无所谓,老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待大家都到齐后,二后生还是依照以前的惯例,让王湾子村里来的翁明,给大伙先唱上一段二人台,活跃一下气氛。
二人台,又称“二人班”,与东北的二人转有些类似,但又不同。它起源于山西,发展于内蒙古,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戏曲剧种,因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而得名“二人台”。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二人台分为东西两路:东路二人台初名“蹦蹦”、“玩艺儿”,主要流行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山西省大同、朔州和河北省张家口。西路二人台最初叫蒙古曲,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山西省忻州地区。二人台最初只是农民在劳动余暇自我娱乐的一种化装表演形式,早期二人台的表演形式比较单一,所唱的多是小曲。
旧时二人台演出有一套习惯,一般先由丑角上场说“呱嘴”,“呱嘴”都是第三人称的现成段子。然后通过问答的方式(称“叫门对子”)把旦角叫上场接演正戏。
二人台的传统剧目多以描写劳动生产、揭露旧社会黑暗、歌唱婚姻爱情等为主要内容,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另有部分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西路二人台有《打金枝》、《打樱桃》、《打后套》、《转山头》、《秀姑劝夫》、《墙头记》、《走西口》、《阿拉奔花》等剧目,东路二人台有《回关南》、《拉毛驴》、《摘花椒》、《卖麻糖》和《兰州城》等。
二人台的唱腔和牌曲具有优美、清新、秀丽、明朗等特点。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调,原始曲调由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传统民歌、晋北民歌、陕北民歌、蒙古族民歌、冀北民歌等演变而来;牌曲基本上是民歌基础上的器乐化,吸收了许多晋剧曲牌、民间吹打乐和宗教音乐。
二人台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一直深受流传地广大群众的喜爱。2006年,二人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翁明从小就爱唱,但因为家庭条件有限,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声乐,只是村里来了戏班子,人家走到哪里,他便跟在左右,模仿着人家的样子学着唱。声音虽然不是很好听,有点儿干哑,但翁明可以根据场景即兴现编,这就能起到很好的助兴效果。平日里上不了正式的舞台,翁明心里也很是痒痒,干活儿间隙,有事没事就愿意哼唱上一段。这次,在二后生的鼓励下,加上大伙儿不断地鼓掌喝彩声,翁明一下子来了兴致,清了清嗓子,也没觉得有啥不好意思,便开始唱了,“工地安全生产很重要,你们各位要把安全帽戴好。三宝四口五临边,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可是护身宝。安全教育知识要学习,时刻不能忘记提醒自己……”
翁明句句唱词,都是他自己现场即兴编的,但很契合这次现场安全教育的主题,深入浅出,又很生动地诠释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时地赢得大家的掌声,特别是最后一句,“你若在工地出了事,老婆嫁人,孩子跟着后爹改姓氏”更是击中大伙儿心中的那块儿软肋,在“哈哈哈”大笑的声中,表情一下子又变得严肃起来,心里不由得绷紧了安全这根弦儿。尤其是看着站在现场、右手包着白纱布、表情痛苦的平子,大伙儿更是同病相怜,深表同情。
在翁明唱完,工长李聚仙和技术员王思凯相继给大伙儿进行了一番教育,严肃了工地纪律,对工地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以及日常上班要注意的环节,特别是高空作业不要嬉戏打闹等等,都做了训导。
最后,二后生结合自己多年在工地上的施工经验,以及所见所闻所感,语重心长,将心比心地和大伙儿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在思想上让大伙儿对安全生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行动方面,也知晓了日常干活儿时要注意什么。特别是安全用电上,工长和技术员没有讲到的,他也做了详细的补充。临末尾时,他又引用了翁明的那句唱词,“师傅们,我们出门在外不容易,挣钱辛苦流汗又流泪,你若在工地上出了事,老婆嫁人,孩子跟着后爹改姓氏,这是多么惨痛的结局?愿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地回家,和老婆孩子热炕头,乐乐呵呵地过好小日子!”
这次现场安全教育会开得很成功,结束时,大家纷纷鼓掌,也都感谢二后生的良苦用心,并相互表了决心,“在以后干活儿当中,时刻牢记‘安全'二字,小心再小心,不光把质量、进度搞上去,而且从自身做起,管好自己,把安全生产搞好!”
这一天,二后生也特意叮嘱食堂的大师傅,给大家做了土豆炖猪肉,让大伙儿好好改善改善生活。
接近黄昏时,西天的云霞很是斑斓,食堂的炖肉香已经飘出了窗外,飘散在周围,二后生和干活儿的工人师傅们一起,蹲在食堂的周围,手里抓着白白的大馒头,品尝着饭盒里的肉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