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鲁隐公五年(BC718),晋国之事始见于春秋。这一年春天,曲沃庄伯在郑、邢两国和王室军队的帮助下,攻陷了都城并赶跑了晋鄂候。但是到了秋天,曲沃伯背叛了王室,虢公林父奉命又把曲沃军赶出都城。虢军帮助晋人另立晋君后就撤退了。关于这段历史,作者将在后面撰写晋国史时进行叙述。
本年春天,郑庄公决定对卫国进行报复。太子忽劝道:“策划伐郑的元凶是州吁,他既然已经伏诛,父亲是不是先观察下新君对我国的态度再做决定?”
郑庄公把头转向公子突,问:“突啊,你有什么想法?”
公子突说:“卫桓公伐郑,州吁弑君篡位后又伐郑,可见卫国君权的迭代只是公室内部之事,与我国无关。州吁虽死,但两国仇恨不因此必然消除。郑国虽小,却不应当看他国脸色制定对外政策。所以臣认为无论继任者是谁都应当伐卫。”
郑庄公又问太子忽:“忽啊,你还有什么意见?”
太子忽说:“一切唯父亲马首是瞻。但是即便伐卫最好也要延迟两个月出师,因为卫侯新立,他为了求得朝野上下的拥戴,必然会重礼改葬卫桓公。如果卫人举行丧礼,我们还要撤军,劳师而无功,于国于民都不利。”
郑庄公说:“那就在卫国人改葬前打败敌人。三日后授兵出征,就这么定了。”
结果郑军刚刚行进到黄河南岸的清邑渡口就收到卫人改葬桓公的消息。郑庄公不得不停下脚步,他说道:“我的儿子们真是各有所长啊!如果把所有长处都集中在一人身上,那该有多么完美啊!”
春秋时期的华夏诸侯都遵守一条战礼,那就是两国的仇恨无论有多么深,某国也不能趁敌国正在遭受天灾、人祸或者大丧时发动进攻。
郑国军队就在清邑驻扎下来,一直等到卫桓公的葬礼结束才继续北上。郑军渡过黄河,向沫都进发,最后驻扎在都城郊外等待敌人出战。但是卫人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一支步兵与进攻者打了一架,就缩回城里拒不出战了。郑军也无意攻城,于是在附近劫掠一番便回师了。
郑国撤军后,卫宣公咽不下这口恶气,便立即联络南燕讨伐郑国。南燕旧址在今河南延津附近,是一个古老的姞姓小国,南燕与卫国存在着婚姻关系。
虢、郐灭亡前,郑国保护南燕不受两国欺压;虢、郐灭亡后,郑国就取代两国开始对南燕进行压榨了。南燕伯一直想找个新的靠山,后来便与卫国联姻。
南燕伯收到卫宣公的来信不禁大喜过望,他马上下令与卫国使者举行歃血仪式。但是有些阴智的大夫劝谏他说:“燕大不过虢,强不过郐,又与郑相邻;而卫国却远在河北。燕之所以今日还没有灭亡,完全是因为全心全意侍奉郑国的结果。如果答应卫国,燕国今日出师,阴日就会灭亡,而卫国根本来不及救援、也没有能力救援我国。所以君伯应当拒绝卫人的请求。”
南燕伯却摇着他那顽固的脑袋说:“虢、郐无道,所以才被灭亡。今日郑伯无道,寡人有道,岂有无道灭有道的道理?况且寡人只有卫国可以依靠吗?郑国与王室、宋、鲁、陈、蔡为敌,已经成为万夫所指,不日就要灭亡了。寡人难道要抱着郑伯的大腿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