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千千小说网 www.qqwx.org,最快更新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班昭见兄长目露思索,乖乖地没有说话,一双澄澈的眼睛却是眨了眨,她看不到楚棠的样子,但早就对这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后世女子产生了好感。

    她读诗明史又妙语连珠,品评历代而毫不见卑弱,无论是现实还是书史,班昭都未曾见过这样明朗的女子。可她在提起女诫之时的叹息是那样明显,虽不甚明白“男权社会”之意,但,自己的一本书竟成为了女性的千年枷锁,岂非是害了历代女儿

    覆在袖子下的手指轻轻绞起,班昭暗

    暗下定决心,修史可以,女诫什么的,就不写了吧

    当然,宋明两朝的有些儒生却是不服气了,他们忌惮楚棠背后的“神仙”,不敢破口大骂,说的话却依然不怎么客气

    女诫是女子典范,为女子者,自当卑弱敬慎、曲从和顺,竟被污为精神枷锁,何其无知也

    不错,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女子的天理 女诫、 女则,自是闺阁嘉作,怎可妄加批驳

    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一时期,无数思想活跃,同时也诞生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革命先辈、文学大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正是出自五四时期的明星作家、新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人物鲁迅先生的粉丝郁达夫之手。

    楚棠特意卖了个关子转折,鉴于当代学生对迅哥儿的恐惧,她没有率先就去挑战鲁迅的作品,好歹先适应一下。

    然而,这一连串的话却是使诸天万朝的人纷纷警觉,尤其是刚刚便对“五四时期”有所考虑的嬴政。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种学说涌动,俱以诉求诸侯,这种盛况自然造成了人心的浮动,极不利于国家稳定。楚棠用五四类比春秋百家,并将之冠以“思想解放”之名,联系她之前提过的男权、封建,莫非这思想解放,指向的是整个古代

    未央宫。

    刘彻的表情也凝重起来,浮动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他近年也在思量可有何学说能将天下收于一心。楚棠对皇帝的态度不同寻常,他在水镜里也曾见过后世的“皇帝”,一身朴素,极不起眼。

    这五四的思想解放,到底是“解放”到何种程度后世,还有皇帝吗太极宫。

    李世民暗白思量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是易辞中的话。成汤代夏、武王伐纣,二者皆以武力推翻前朝,楚棠所谓“革命先辈”,莫非是汤、武一类人物

    莫名的,他们对接下来要讲的课文升起一丝警惕。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考虑这么多,比如有的文士就关注到了最后一句话

    “明星作家,新文学史,虽不知全貌,但能载入史中,一定也是一位大才吧不知道比起李杜如何。”

    “

    李杜是何等人物,哪里是能比得的水镜说这郁达夫是鲁迅的粉丝,就是前面提到的鲁迅那几句诗完全不成样子嘛他的粉丝能好到哪里去

    “我倒是觉得鲁迅那几句诗不错,虽不通形势,但冷峭深沉,郁达夫写得应该也不错吧”

    中唐。

    白居易怔愣片刻才回过神来 怎么就是郁达夫呢

    他呢琵琶行呢不是说登高的后面是琵琶行吗郁达夫写的能有我好吗

    唐宣宗李忱同样不爽 怎么不是白乐天

    白乐天的诗写得多好啊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他的琵琶行就是千古绝唱

    李忱在心中将白居易的琵琶行回顾了一遍,又冷哼一声。朕倒要看看,郁达夫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竟抢了白乐天的先

    画面变换,水镜上出现一段朱红的城墙,城墙右侧垂下一簇金黄的银杏叶,正中间是几个大字故都的秋郁达夫。

    白居易眼中划过一丝疑惑,这个名字,看起来不太像诗,莫非是其他文章

    李贺对这个名字同样疑惑 “故都的秋,意为故都之秋”

    如此书辞,似不甚雅致。

    刚刚尚在沉思的李世民也回过神来,咂摸着这几个字的意思 “故者旧也;都或为国都; 的当与“之”字同调;故都的秋,似有怀念之意。此作莫非暗含黍离之悲

    当年,周大夫行至周朝国都,见到故朝宫室宗庙,尽已长满禾黍,心中仓惶不忍去,唱为黍离一首,诗中有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之句,极言故朝之思。联想到前面曾提到过的南渡,莫非此作写于后世罹乱之时

    不止是他,秦皇汉武包括后面的武则天、赵匡胤朱元璋等都想到了这一点。一时间,对后代的担忧取代了此前对“革命”的犹疑,诸位君王都微微屏住呼吸,坐等水镜中的后文。

    故都的秋是一篇散文,也是郁达夫的散文代表作。

    简单介绍一下作者。五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文学社团,当时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叫文学研究会,一个叫创造社。前者关注现实,后者更

    为贴近内心,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郁达夫是创造社的先锋之一,另外一个是郭沫若。

    至于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有冰心,还有沈雁冰,不过大家可能更熟悉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茅盾。

    北宋。

    苏轼一边听一边与白家弟弟讨论 “文学社团,该是集社之意”

    苏辙点点头 “应是如此,类似唐时的元白、韩孟诗派但元白韩孟本人倒无结社之意,所谓社团,该是其中诸家观点一致,文风类同

    关注现实,似承国风、乐府之旨;关注内心,却有些像屈子辞章。这浪漫一词,倒是有些意思。

    苏轼觉得跟着水镜他已经学了不少新词了。

    苏辙笑了笑 “如此说来,后世文章倒也与我等承自一脉。以诗文结社,同气相求,兄长对那文学社团可有兴趣

    苏轼摆手 罢了,我满腹不合时宜,还是自写些诗词文章吧诗社宗派,不敢望前贤。他不操这个心。

    另一边,黄庭坚却是对这个文学社团很感兴趣。他也想到了先代的各种诗文流派,唐人已将诗写尽,穷则思变,他想出一套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理论,以杜子美为效法对象,也有几个赞同之人,干脆也结成一个社团

    洛阳。

    杜甫盘点了一下郁达夫、郭沫若、冰心、茅盾,还有前面提到的鲁迅,后世的大家亦是不少,且听起来,个个都有开创之功。他忽然对楚棠说的“新文学”很感兴趣,故都的秋,与他作中的“万里

    悲秋”,情感是否相同呢

    写秋的文章,古已有之,郁达夫的这篇文章到底好在哪里,竟可以在几千年层累积成的文本中脱颖而出呢请大家先读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本不在身边的同学也没关系,看t也一样。

    白居易及其粉丝一致点头,没错,他们也想知道,这篇故都的秋到底好在哪里,竟然连他白乐天都能被挤下去。

    水镜下的人一半带着不服,一半抱着对所谓明星作家 新文学史浓墨重彩的人物的兴趣,纷纷抬头去看水镜里的文字。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

    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不对劲,不对劲。

    白居易表情微变,他其实同样欣赏简明朴实的文风,从他要求作诗“老妪能解”就能看出来。

    但是这故都的秋,行文语言却与他所熟悉的散体文章不同,倒是和楚棠讲述时的用语类似,书辞文章与口头言语竟不作区分吗

    联系到前面说的新文学,难不成后世所谓之“新”,便是与古全然不同他想起楚棠提到的鲁迅的几句诗,那诗也与时下诗歌判然有别。诗文俱是新言语新形式,后世之文学,真可谓是万象更新了。

    咸阳。

    嬴政眼神似有凝重,他似乎有些能理解所谓的“思想解放运动”了。

    学说思想,形诸于文字,传诸于言语,后世文字与辞章与前代如此不同,推行之时,必然会遭遇持古者的反扑,便是一番不亚于百家争鸣的论战。新文学胜,即是新思想胜,如此便是“解放”。

    初时的喜看稻菽千重浪,楚棠只节选关节部分,并未放出全篇,况当时他们的关注点俱在杂交水稻之上,对行文竟有所忽略,且于“课文”之意,亦没有十分清楚。今日陡然提出“新文学”之说,与此前诗文相区别,又录以全篇,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文章比所谓旧文学易懂许多,更兼他们的文字,简单明了,掌握的难度大大降低。新思想若依靠新文学传递

    他神情一顿,敛下沉沉心绪,冷声道

    “李斯。”

    李斯闻声上前,恭敬道 “陛下。”秦篆整理得如何

    “回陛下,臣已与王大人集成简册,只秦吏尚有短缺,六国遗民亦多有抵触,推行之事,需再行议定,才可保万全。”

    嬴政淡淡地看了过去 朕记得,你擅书道。依你所见,后世文字如何

    李斯神情微肃,谨慎道 “回陛下,水镜所展示的文字虽与时下多有不同,但部分仍可由形见意,符合古造字之法,书写却更为简单。

    嬴政颔首,若有所思。李斯似有所感,但皇帝未曾开口,他不敢多做揣测,拱手退下。太极宫。

    李世民敲击着面前的桌案,忽然开口 “褚卿,你以为这篇文章如何”

    褚遂良闻声上前,由于出

    身原因,他略通文史,幸蒙皇恩,担任起居郎,录记天子言行。圣上雅爱词章,他们君臣偶有谈诗之对,此时听到问话,他不敢怠慢,答道

    回陛下,此文似为俚俗之语,文句之间却仍有典雅之意,和我等文章截然不同,想必便是后世所谓新文学。

    “不只是文学新,”李世民道, “褚卿仿过他们的文字吧”褚遂良拱手而拜 “臣惶恐。”

    李世民不甚在意地摆摆手 “从秦篆至今,文字多有精简,后世的文字想必也是精简过的吧如此简易,若以此种文字,书新文学、传新思想,褚卿以为如何

    褚遂良神情一滞,忽然觉得后背有些冒汗。见他这样,李世民反倒是笑了

    简明意味着易学,后世确有不少可借鉴之处。以众卿所上奏疏为例,若是俱如这后世文章般,朕批阅的时辰,可是大大减半咯

    时下文风多承齐梁、前隋,连篇累牍,华而不实,写半天到不了机要之处,一份奏疏便要花不少时间。即使他已然有令,变化却仍然不大。天知道他每天在文辞繁富的奏章里要提炼出事件来有多困难,就不能写简单一点吗

    李世民腹诽两句,开始考虑是否让朝臣也学一学这后世行文。

    明朝。

    朱元璋亦是在咂摸 “后世的文章,比咱的要好懂不少嘛”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