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滨江集团的产业,涉及很广。
王胜利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曾去欧洲考察。
那时,他的主要目的是,接触和集团业务密切相关的某外贸行业。
然而,考察归来后,他却在董事会上,描述了欧洲老人的生活,并提出来了要搞养老院的决定。
这个决定让当时的集团高管们颇为意外。
在当时,搞地产,搞外贸,搞倒卖,哪个不赚钱?
养老是什么?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子女赡养父母是经所应当的事情,谁会花钱把生你养你的父母,送到一个冷冰冰的集体宿舍里面去呢?
要是老人家突然有个三长两短,可就是大不孝了。
但是,王胜利冷静地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他敏锐地察觉到,随着独生子女政策迈入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的在未来,会和发达国家一样,步入老龄社会。
之前,一对父母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子女赡养,而在老龄社会,全家就一个独苗孩子,照顾老人,是分身乏术的。
其二,九十年代初,房产商品化的气息越来越浓郁,不少人凭借炒房已经发了家。王胜利认为,未来房价将持续走高,而工资跟不上房价的速度,这将导致年轻人背负一生的房贷。
因此,未来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年轻人,无论是从精力上还是经济上,照顾年迈父母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而与此同时,这将带来之前三代同堂的紧密家庭关系的分崩离析。老人为了老有所依,会自费入住养老院。
王胜利的脑海里,正在演化未来三四十年的市场需求。
这是一个境界广大的成熟商人,他要赚未来三四十的钱,即使那个时候,自己是否在世,还未知呢。
滨江集团在滨海开起了养老院,与此同时,高规格的疗养院,也随之而生。
在当时,只有国家高级干部,离休或者生病时,才能去国营的疗养院调养身体。
而王胜利要做的,就是建造一座全滨海规格最高的民营疗养院,为有经济基础的群众,提供疗养服务。
这座疗养院才刚建成,还没有对外开放。
但是三个月前的一个早晨,王胜利在集团办公室抽雪茄,听到疗养院具备营业条件的消息,中午就召开高层会议,把权力暂时移交给李飞,下午就跑去疗养了。
王胜利这个举动,在集团上下引起了震惊。
没有人知道,王胜利为什么这么做,他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人人议论纷纷,猜测四起。
而王胜利,此时正躲在幽静的池塘边,钓鱼呢。
虽然正值盛夏,疗养院里却颇为清凉。
这里地处滨海郊区,集团特意修了一条路,从山脚的马路,九曲回还,通到山腰的疗养院。
疗养院占地大几百亩,依山而建,山林郁郁葱葱,以至于遮天蔽日,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唐朝诗人王维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滨江集团的疗养院,就是这个气质。
……
王胜利今天运气不好,在塘边坐了大半个上午,一条鱼儿也没有上钩。
一旁做服务工作的小姑娘,给王胜利递过一杯冰茶和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