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了光辉理想的时代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代序
孙立尧
文学判断永远是唯心的,尤其是一个故事,一篇小说。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哲学思考的演进,小说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巨大的变化,但小说的立足点是不动的,它只能以揭露人性作为基本出发点。推而言之,这也是整个文学的必然归宿,对文学本身来说,并不存在着任何超越性,所能超越的只是我们将文学本身作为材料来运用时的主观意念,如弗洛伊德以哈姆莱特来验证他的泛性的心理分析理论;如从伦理观念来禁毁《金瓶梅》或《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质言之,这并非文学层面上的事。
这也如同我们对《小城风云》一书的态度。这本小说,我们可以将它归入通俗小说的范畴。先进的总是通俗的,因为无论从人物的形象上还是从语言风格上,它都不具有典范意义,但作为通俗小说本身来说,它还是一部相当不错的作品,其戏剧性的场面也相当多,因而倘若制成影片,也是一部相当好的素材。
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基思-兰德里、安妮-普伦蒂斯、克利夫-巴克斯特,关系很清楚,各自的性格也非常鲜明。基思,美国中央情报局退役上校,他和安妮是旧情人,感情相当笃厚,可惜在中学和大学的六年甜蜜光阴之后,基思奔赴了越南前线,安妮出于失望和无奈嫁给了警长克利夫。他们三个人年轻时都生活在一个小城里,并且在同一个中学里读过书。而二十五年之后,基思退役归来,与安妮重燃旧情,故事于是展开。基思性格沉稳宽厚,感情专一,一直独身;安妮热情浪漫,富于冒险精神;克利夫却贪婪粗暴,残忍好色。
小说的线索简洁明晰,使整部小说的布局很严密,读者不必要费力去思考一些过分节外生枝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前几章在结构上的戏剧化是很明显的。譬如,第一章描写基思的回乡和他的感慨,第二章换了一景,写到安妮的思考,第三章仍然落在基思的主题上,这与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戏剧场景在威尼斯和贝尔蒙之间的变化相似。另外,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整个故事的发生只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实质上是“三一律”的延续。但戏剧的五幕是有限的,而小说在长度远远超过戏剧的情况下使用戏剧化的手法,这样的紧缩必然导致情节结构的紧凑和激烈。
因而我们更可以进一步对情节本身做分析。读者完全有可能不费力地一口气将小说读完,因为其中每个情节几乎都是生动的,而且语言通俗,不存在任何理解上的障碍。例如安妮用枪威胁克利夫的一个场景,其中不免有适当的夸张(这是使情节生动化的基本手段之一),把安妮许多年来默默忍受的压抑以及克利夫色厉内茬、恃强凌弱的本性暴露无疑。安妮往天花板上的一枪巨响,将克利夫吓出尿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隐喻了压抑既久所爆发出的力量,另一方面也预示了克利夫死于安妮之手的命运。
小说中也不乏性描写,这是二十世纪以来最突出的艺术现象之一。事实上,对小说、电影、绘画之中这类性的描写,我们并没有充足的理由去反对或提倡它。《小城风云》中的描写,除了刻意表现克利夫的好色和变态外,在手法运用上多少损害了作者的原意,因为其中的描述仍然属于浅层的,远远没有达到劳伦斯的深度,有些甚至是不必要的。
然而,作者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