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她是第一个让我思考爱情和婚姻区别的人。我也很欣赏她对待这两种情感的态度。
对于她而言:生命不止,爱情不息。生命有责,亦当救赎。
她很欣赏日本江户时代的女性,这一点与后来许老师《十三游》里面所采访到的内容如出一辙。那个时代有一位“典型女性”:一生中有过两段婚姻和一个孩子,但那个孩子并不是她任何一个丈夫的,而是在两任丈夫之间与另一个男人所孕育孩子。那个男人特别的浪漫,但男人已经有了家室,而她觉得哪怕只能和他在一起三天,也无比幸福,因此怀了那男人的孩子后,自然也生了下来。
何为爱情,何为婚姻。如果硬是想要追到根本,我想区别就在于“原因”。爱情,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原因;而婚姻,大多数情况下充满了原因。这里的”原因”并不是一种逻辑上起因的意思,而是指社会性。
爱情之所以没有原因,是因为它常常起源于一些莫名的冲动,虽然这些冲动通常既没有实用价值,也难以维持,但它本身无比美好。比如:“美貌”,它可以让人产生冲动,从而产生爱情,就其本身而言,让人感到无比美好和享受。但是长久而言,美貌不仅不代表着“实用”,而且常常伴随着“猜忌”和“不安”,况且没有看不腻的面庞,所以当它上升为婚姻的原因时,总是需要更多的考验,面临的困难也更多。因而社会性很弱。
而婚姻则因为通常伴随着各种利益的捆绑,孩子的羁绊,虽然它可以绵延维持,但它本身未必令人留恋。比如:“财富”,虽然未必能带来精神上的巨大满足,但实用价值非常强。因为它代表着许多现实生活中困难的消灭,所以只要能绵延不断,哪怕“卑躬屈膝”也会求全维系。因而社会性很强。
亦如“才华”,它既可以产生爱情,也可以产生婚姻,区别就在于“才华”是“美貌”属性多一些,还是“财富”属性多一些。如果是后者,而且能从前者过渡到后者,那大概是生命最大的幸运。
而换个角度,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责任便应运而生,不可逃避。佛家看空一切,最终走向遁隐,可这一选择虽然让自己从这世间解脱,安顿了身心,但对于仍在红尘之中的父母而言,这难道不是一种自私吗?如果没有这社会的哺育,我们可能根本没有选择未来的权利。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难道自我所形成的价值观以及自我独特的个性追求难道不重要吗?为什么需要向这没有选择权的“责任”妥协?
所以其实更深层而言,“爱情”与“婚姻”之所别,亦是“自我”与“责任”之所异。
坦诚而言,她不愿她父母因她的婚姻和长远幸福而担忧,更不希望在整日的“催婚”阴影下苟且。一段婚姻,虽然未必是她内心所想要,但却是她“救赎”所必须。因为她没有办法改变父母的认知,更没有办法改变这世界的偏见与眼光。
所以,正如这个世界对女性的期许:端庄大方,学业有成,非常“明智”地放弃对理想与生活的“幻想”,选择一位年龄稍长,社会地位尚可,门当户对的另一伴,搭帮结伙,完成父母夙愿;婚后,相夫教子,操持家业,从此安然一生。
而至于这“理想另一伴”与她思想层次的完全错频,则从来不在大家的考虑范围,因为那是“没用”的东西,如果奢求“思想层次”,那就是“要求高”,“务虚不踏实”。
人们都不理解,她所想要的“爱情”和“自我”到底是什么。所以,当她说起令人惊羡的一切时,总是平淡无味。而当心中涟漪泛起,追忆起往昔所经历过的无限美好,期许过的万千可能,尽情表达对生活真正的认知,聊起内心真正的兴趣所在,并且获得强烈共鸣时,她总是怀着饱满的感情,热泪盈眶。
我想,那不仅是因为记忆美酒的醇香,更是因为她释放了真正自我而倍感自由与舒畅。
世界没有错,现实很残酷,所谓“梦想”,所谓“境界”,在“财富”面前一文不值。
她也没有错,生而为人,理性精神,个人的价值追索,本即当是终生孜孜以求之物。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