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大明第一祸害
朱寿对上一世基建公司的创业失败耿耿于怀。
得不到的总在骚动。他移情于工部,对工部的关怀如同四月春风。多年来温柔以待,始终如一。
工部在五府六部不显眼,工部尚书在朝政上说话分量也不重。偏偏工部官员的待遇最好、升官最快。
一个月内把德胜门修复如初,只是工部日常中临时加入的任务。
水泥的出现,让工部的待处理政务永远都是排满的。
光一条:修通大明内陆道路,就能让工部连轴转。定期的黄河清淤、河堤改造水泥大坝,都是不能松懈的工程。还有城市的地下管道改造、大作坊的建设。
工部尚书曾鉴经常问朱寿要人。工部要负责的改造工程太多,永远都缺匠人。
好在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口。此次京畿、江南大旱,不少百姓落难。内阁无需费心安置灾民,自有工部按照惯例“以工赈灾”。户部无粮无银,内库自会把工部所需的钱粮送到。
内库还会出钱资助工部兴办技校,为工部输送人才。
有新皇的偏爱,工部好像穿上铁布衫,关起衙门一心改造大明,远离朝堂纷争。
没有官员比工部尚书曾鉴,当官当得更轻松了。
谢迁前往温良改之前,到圆明园辞别太上皇和太后。太上皇把新皇召来,父子俩谈了一宿的话。隔日,谢迁继李东阳、刘健之后,离开了内阁。
至此,弘治朝的内阁成员,全部退出正德朝的权利中央。
进士出身的曾鉴,取代谢迁成为新内阁成员。
曾鉴很开心,入阁是所有文官的奋斗目标。他是天顺八年的进士,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入阁,就算明日归西,也能含笑九泉。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不过如此。
曾鉴本想在辣锅店宴请同僚,庆贺升官。
新皇提出‘火器成为军队主力装备’之后,曾鉴取消了升官宴。除中了新科三甲进士的孙子,他的妻儿、孙辈连夜赶回老家桂阳。
大明对火器管控极严。皇家研究院负责开发新式火器,工部管辖的军器局负责铸造,内府兵仗局监造。
“陛下目光长远、眼光独到,手握军政大权。军中推广火器几乎成为定局,工部会是众矢之的。”曾鉴神色肃穆地警告留在京中的孙子,“你在外接物待人千万小心。没有过脑三遍的话,不准说出来。”
孙子曾瑀笑嘻嘻地道:“祖父,陛下命新科进士出访满剌加国,出海见世面。一来一回至少半年。孙儿不在身边,祖父您老人家多保重。陛下的脾气您也知道。把精力放在政务上,少掺和不该掺和的事。”
“臭小子,管起你祖父来了!你爷爷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仗着是‘新派’官员,就看不起‘老派’官员了?”曾鉴狠狠瞪了眼孙子。
曾瑀讨饶:“哪能呢!陛下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站的高,是因为站在前辈的肩膀上。”
“陛下……一朝天子一朝臣。”曾鉴突然沉默了。
在土木堡之变前出生的曾鉴,亲历大明最艰难的时光,见证天顺、成化、弘治三朝的起起伏伏。
弘治、正德父子权利交割过程最平稳。
人心浮动却是最剧烈的。
新皇的施政主张,与前几朝差别巨大。
曾鉴似乎看到了他们的时代正走向终结,如同他年逾七十行将就木的身体。
曾瑀试探着叫了几声:“祖父?”
曾鉴抬头端详孙儿。
“祖父担心何事,孙儿可否分忧?”曾瑀关心地问。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